吴砚耕

+收藏:http://wuyangeng.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东篱岁岁茁新生—写在纪念吴砚耕先生百年诞辰之际
2011-07-01    浏览(1124)    作者:吴砚耕    来源:吴砚耕 官方网站

一个城市没有文化就没有了灵魂,而城市的文化又是以一个个卓有成就的文化名人所滋养。在书画领域内,我们不可以忘记女画家吴砚耕,2009年是她一百周年诞辰。

我与吴砚耕先生神交已久,记得儿时我家室内,挂着几幅画屏,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我,常常仰着头对画屏端详,曾是顾伯逵学生的我母亲就会对我说:“那可是扬州画菊高手吴砚耕先生的菊花啊。”于是,吴砚耕画菊便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长大后,我深深为吴先生的道德和绘画所折服,吴先生的道德,在传统中植根。在她的处世哲学中,有儒家的克己,有墨子的非攻,有佛家的弘忍,唯独没有杨朱的利己和老庄的颓废。要言之,就是她对自己的要求极严,对社会的要求极少。吴先生的绘画,从家学中发源。自扬州八怪以来扬州画风日盛,画家云集。及清末与民国期间,扬州仍有100多位画家享誉东南。清末画家吴笠仙就是颇负盛名的一位,他人物、花鸟皆精,尤以画菊见长。吴砚耕就是吴笠仙的四女儿,她继承其父的绘画天才,成为吴门画菊的传人。

吴先生的绘画,我仔细想来,大概可用三个字概括:一曰“慎”。表现为她创作态度的极其认真,不妄想,不臆造,她讲究“笔笔有出处”,这出处就是生活的真实。吴先生生前,每当秋风乍起,秋菊傲霜时,都要入住瘦西湖劳动公园内,清晨带露的菊花,阳光洒照下的菊花,黄昏夕照时的菊花,都要一一写生,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直到她八十高龄,行走不便,她便在自家院内摆上百盆菊花,每日观摩风、晴、雨、露菊花的千姿百态,以床为案,创作了大批精品力作,其中有一丈二匹的“八百遐龄”,大尺幅的“锦鸡绣球”、“松菊延年”及“百菊图”册页等见传统见底蕴的佳作。

明人论画云:“渐渐收拾,遂使段段皆赢”。“疏疏布置,渐次层层点染,遂能潇洒深秀”。吴先生用笔之慎,其源大约于此。

二曰“变”。表现为不逾矩,崇尚先贤,继承传统,又“笔墨当随时代”,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而求变化。吴先生十三岁那年从父学画,其时,吴笠仙已年过花甲,艺术面貌早已成熟。所以,她必从父亲的成法入手,并且一定掌握得十分透彻。这从她1963年所绘的菊花册中可以窥见。但她并未满足对先辈的继承。且看她(壬戌,1982年)所作的白菊立幅,长枝墨叶,临风飞舞,聚散自由,顿生超然脱俗的气息。再看她七十七岁(丙寅,1986年)所作《松菊延年》大轴,于菊丛之中侧挺出一株老松,上不见巅,下不露根。松以墨写成,苍苍茫茫,菊施以五彩,斑斓绚丽。这些例子足以说明,吴先生笔下的菊花与其父塑造的菊花有了不同的神情气质,其父大多画彩叶,以花青加墨点叶居多,沿袭了恽南田的没骨点叶法,吴先生画的叶子用墨颇多,用墨点叶,更塑造了菊花的傲霜与苍劲之感,厚重的墨色与多姿的花朵相映成趣。

三曰“悟”。表现为悟性极高,一点即通,生发开来,旁及其他。北京有个私家园林——刘契园,以种各类菊花闻名,园主人听闻扬州有个吴氏家传画菊高手,就盛情邀请她到园中小住三个月,为他画菊花。住园期间,她对物状怀,即景抒情,由此及彼,感悟良多。创作了200多幅活色生香,傲骨迎霜的菊花图。郭沫若观后惊为天作,欣然题诗:“菊丛饶有阶级性,敢与严霜作斗争。花不凋零根不死,东篱岁岁茁新生。”

时人都知道吴先生以画菊花见长,其实,她的牡丹、荷花、紫藤、玉兰,直至如珠玉般细碎的桂花,清秀袅娜的芍药,无一不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

“江山代有才人出。”自从我和十位人大代表联袂提出“打造新扬州画派”的议案后,我和吴先生的外孙女周雨花便有了联系,她是扬州国画院的画师,亦以画菊成名,我每有公益活动,凡请必至,她的菊花成了我义卖场上的抢手货。吴先生的重外孙女钟丹群毕业于南艺,作为吴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传人破格进入扬州国画院,在扬城初露头角,也小有名气。她不仅画菊花花卉,更热衷于画现代时尚人物,在吴先生家传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吴氏一系四代,皆为名画师,实不多见。正是:岁岁茁新生,代代有传人。

余霞散成绮,运河静如练。如今,吴砚耕先生已随昨日的落英化作了永远的花魂,也成了运河之静,但她定会以满天的霞绮散彩来装扮扬州书画艺术上又一个巅峰时期的到来。

标签:纪念,吴砚耕先生,百年诞辰
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